宁德新闻网2月23日电 兴业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共同公布的2017年私人银行报告显示,2011年,家庭可投资金融资产在3000万元以上的超高净值人群为11万户,其拥有的可投资金融资产占全部个人资产的16%;到2016年,这类人群的数量已超过30万户,资产占比上升至近24%。
中国私人银行业发展迎来十周年。十年前,中国银行与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在国内推出首个中资私人银行。
据银监会2012年1月1日施行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区别于普通的零售银行,私人银行的服务对象是个人金融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商业银行客户。
彼时,由外资银行引入中国的“贵族理财”对多数国人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大多数的人还是习惯于在银行取号排队办理业务。
如今,随着国内高净值人群的不断涌现,这种请银行为自己量身打造财富管理方案成了新的趋势。
中国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表示,一方面,中国未来经济将继续以较快速度增长,高净值客户的人群也将增加。另一方面,高净值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也会不断多元化,所以未来私人银行业务的总需求空间仍非常可观。
个人可投资产或达220万亿
记者了解到,目前私人银行业务不仅为客户制定专属理财、融资,及家族信托等金融产品外,还包揽了客户的医疗、娱乐、文化及教育等生活所需。
兴业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私人银行2017:十年蝶变十年展望》(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得益于改革开放近40年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机遇,中国已形成了规模超120万亿元的个人财富管理市场,其中高净值家庭达到210万户,所拥有资产占全部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的43%。
报告指出,过去四十年中,我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约80倍,同期的美国约为5倍、日本约为7倍。
“至2016年,中国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的规模已经稳居世界第二,达到126万亿元,约为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7倍,为财富管理市场形成了百万亿级的蓄水池。”报告中显示。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测算,预计到2021年,我国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将继续稳步增长,规模可达到220万亿元,国内财富管理市场将持续令全球瞩目。
私人银行站在转型路口
报告分析称,目前,我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宏观发展环境、高净值客户的结构与需求、私行机构的竞争格局和自身地位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这意味着,国内私人银行业正站在关键的路口,过去粗放生长大踏步迈进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需要迎接转型升级的历史新机遇。
报告调研了过去10年中我国高净值人群特点结果显示,国内高净值人群共性特征位“自主性强、追逐高收益”。其财富来源多为创办企业或投资收益所得,年龄集中度高、多为上个世纪50至60年代出生,对投资及资产配置建议上对专业金融机构的依赖性较弱。
不过,报告还揭示,随着投资需求和投资环境的变化,高净值客户结构的多元化带来了日渐分化、复杂的财富管理需求,要求私人银行市场从“粗放生长期”进入到“精耕细作期”。报告指出,私人银行应根据个性化的客群特点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以跟上高净值客户变化的步伐。
根据报告调研结果,近60%的高净值人士表示希望私行机构能够提供专业的资产配置意见和综合金融服务,而不再是仅关注投资产品收益率。
“在资本市场整体疲软的环境下,银行理财仍是高净值人士财富配置的首选,同时储蓄和信托也持续保持了较高的吸引力。”报告的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6年,国内个人金融资产配置中,储蓄占比有所下降,但银行理财、信托和私募占比增速迅猛,年化增长率分别为49%、63%和58%。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保险产品对高净值人士的吸引力显著上升,其中保障型保险、投资型保险、赔付型重疾险、养老型保险等欢迎度均较高。“报告中提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