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大银行倾心“小金融”
发布日期:2018-09-17

  盛夏时节,草木葱茏,满目苍翠,万物并秀。

  在今年七月,凭借在社会责任领域的优秀表现,中国银行荣膺中国银行业协会评选的“年度最具社会责任金融机构奖”以及“年度最佳社会责任特殊贡献网点”“最佳社会责任管理者”等三项大奖。

  “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回报社会”,是中国银行长期以来坚持的理念。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他们更是将这种理念作为开展业务的初心,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告诉大家,大银行更要倾心支持小企业,大银行其实也擅长服务小企业,大银行也能讲好小微金融故事。

  以“亮点”攻克“难点”

  小微企业的发展有“难点”,需要以金融服务的“亮点”来化解。中国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的过程中,重在发挥优势,重在金融创新,重在打造高地,用有特色、有亮点、有实效的举措,帮助小微企业摆脱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亮点一:拓展范围

  据记者了解,中国银行将1万多家网点均定位为普惠金融基础服务网点,并在“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设置162家普惠金融信贷发起重点网点,持续扩大金融服务范围,为小微企业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同时,中国银行还以手机银行为载体,打造综合金融移动门户,进一步拓展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功能和范围。

  亮点二:搭建“工厂”

  作为中国银行服务小微的品牌,中银信贷工厂模式是区别于传统大公司信贷的小微企业专属授信新模式。在多年的实践中,这一模式被不断更新升级,流程不断优化,已经成为中国银行服务中小企业客户的利器,有力地支持了小微企业成长壮大。

  中银信贷工厂通过流程化和标准化的操作,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办理节点和层级从原来的近10个减少为4个,审批时间从原来的1个多月缩短至1周左右。截至目前,中银信贷工厂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客户超过30万户,累计投放贷款超过1.2万亿元。

  亮点三:打通链条

  在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领域,中国银行具有很强的专业优势,他们以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在贸易活动中产生的应收、应付账款为基础,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发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信贷模式下过分依赖抵质押的问题。

  截至今年6月,中国银行已累计为小微企业客户发放供应链融资近700亿元;今年1至6月,累计为中型和小微企业提供出口贸易结算服务近3000亿美元。

  亮点四:跨境撮合

  作为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银行,中国银行充分发挥国际化优势和海外业务优势,在全球首创推出了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化身“红娘”,牵线搭桥,对接资源,创新增值服务,为国内外的中小企业开展技术、贸易、投资等合作提供平台。

  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采用了区别于传统招商引资模式的“六步走”流程,即信息储备、客户配对、网上“相亲”、现场洽谈、实地考察、配套金融服务,有效降低了企业对接成本,显著提升了中外企业合作成功率。在中外企业洽谈对接过程中,中国银行全程提供免费的翻译服务和金融业务咨询服务,帮助广大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

  截至今年6月,中国银行已在全球举办46场跨境撮合对接会,吸引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多家中小企业参加。去年,中国银行还投产了全球中小企业跨境服务系统,目前系统中已拥有具有跨境合作需求的企业20万户。

  亮点五:县域普惠

  从2011年起,中国银行与新加坡富登金控合作在全国批量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村镇银行集团——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打造县域普惠金融生力军。目前,中银富登在19个省(市)设立法人村镇银行超过100家,在乡镇设立支行网点120家,在行政村设立助农服务站290余家。在地区分布上,中西部地区的机构占比76%,国定贫困县的机构占比33%。在客户分布上,重点聚焦“支农支小”,为155万小微和“三农”客户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其中为13万小微和“三农”客户提供了贷款服务,户均贷款23万元。自设村镇银行贷款不良率为1.72%,拨备覆盖率249%,初步实现了商业可持续发展。

  亮点六:风险投资

  利用集团内中银投、中银国际等投资平台,中国银行发挥综合化优势,拓展投资新渠道,探索和尝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风险投资,这些投资平台以投资成熟产业和大型企业为主,目前正逐步开始尝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到今年6月已累计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46户。

  以“重点”突出“能力”

  在传统监测“三个不低于”的基础上,2018年中国银保监会又提出了“两增两控”的新要求,进一步推动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两增”,即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两控”,即合理控制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质量水平和贷款综合成本,突出对小微企业贷款量质并重、可持续增长的监管导向。

  为贯彻落实好“两增两控”要求,中国银行持续完善各项政策举措,充分调动和提高全行工作积极性,包括:单独配置普惠金融年度信贷计划;由总行为各分行普惠信贷投放全额配置经济资本;对于普惠贷款新增规模和资产质量控制较好的分行,给予一定的内部考核奖励;为普惠金融配备专项人事费用奖励,提高基层业务人员积极性;加大考核力度,将普惠金融考核纳入境内机构考核指标并提高权重;按照“条线管控和分行综合平衡”的方式,对全行普惠贷款新发放利率进行管控;总行对各分行发放的普惠贷款,给予FTP点差优惠等。

  除建立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外,风控问题和创新问题也是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容小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五部委近期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为商业银行抓好小微金融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中国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做好贯彻落实工作,从风控和创新两个方面有效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

  一方面是风险管理能力建设。

  有关研究显示,我国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在3年左右,成立3年后小微企业持续正常经营的约占三分之一。小微企业生存周期短、信息不对称、风险缓释不足,给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带来了极大地挑战。目前,中国银行正在对小微企业授信产品、政策、制度和流程进行全面地梳理和优化,查漏补缺,对症下药,提升风险管理精细化水平。

  另一方面是产品创新能力建设。

  记者获悉,近期中国银行将投产大数据应用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贯通小微企业在行内的交易数据和行外行为数据,全面分析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以“白名单”获客模型为切入点,提升小微企业的信用价值,拓展数据贷款产品线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经营效率。

  在加强上述两个能力建设的同时,中国银行还将持续优化普惠金融事业部组织架构,深化“五专”经营机制建设,全面提升小微企业综合服务能力,担当国有大行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