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日记
发布日期:2018-12-31

  2016年9月20日 晴转多云

  “户口终于迁回来了,谢谢彭书记!”今天,杨万伙紧紧抓住我的手,语带哽咽。听到这句话,我心中感慨万千。

  因生活所迫,杨万伙早年把户口外迁,现已回村照顾年老的母亲多年,但户口因电站建设冻结无法回迁。我了解情况后,帮助其多方协调申请才得以解决了,并按标准将其定为低保和建档立卡贫困户。

  往事历历在目。2014年,我被选派到派驻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杨溪头村第一书记。杨溪头村位于宁德寿宁、南平政和、浙江庆元三县交界的小峡谷,被公认是当时“交通条件最差,生活最艰苦”的驻村点。第一天来到村子,当看到陡峭狭小带“搓板”盘山路,杂草丛生、坑洼遍布,心里不禁“发毛”。我问自己:难道我就要在这个地方呆上三年?

  但是,三年来,我逐渐被这里群众们的善良和淳朴所感动,也逐渐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杨溪头村群众和我亲如一家人,有事情都愿意和我说,我也尽自己最大在努力去帮助他们。

  自入村工作以来,我扑下身子做好村情民意调查,为村庄规划和开展扶贫工作打好基础。到村民家中走访串门,在田间地头与村民聊天拉呱,商讨发家致富之路、村集体增收渠道。

  杨溪头村大部分党员在外务工、经商,长期无主动联系,党组织涣散,党员作用不明显。我有针对性提出“加强支部建设,提升引领作用,推进民主管理,完善决策制度,发动党员参与,树立示范作用”的党建工作思路。以开展“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为载体,提升班子成员的政治素养,推进“168”农村党建工作法、“六要”群众工作法和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执行民主决策,落实公开工作,规范建设项目、村财支出。

  “只有贴近群众,才能体会群众之困苦。”在杨溪头村走访慰问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在每一个困难家庭,我都一一记下他们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以便尽快落实帮扶解决措施,快三年来,我依托挂钩单位慰问困难党员、群众60多人次;开展助学资助困难学生21人次,并协调医疗队进村送医送药;以苗木补助扶持群众茶叶、椎栗种植等方式,帮扶28户106人建档立卡户摘帽。

  人生很多时候是信念在起支撑作用。我们把这种信念转变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行动起来就会不怕吃苦并坚持下去。三年不知不觉的过去了,村里也不知不觉间发生着各种变化:首先启动路面整修工程,让杂草丛生、坑洼遍布的路面焕然一新。公路通了,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好几个村民买起了三轮车,收茶叶车也愿意进村了。

  为了便利农业生产,我积极利用专项补助资金修建两条机耕路13公里,覆盖该村水田、荒山、林地4000多亩;依托省工商联光彩农业项目补助,引导成立合作社,建设油茶基地近300亩。三年来,我多方筹集资金,共争取各类资金近600万元。村群众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6057元提升到10449元。看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联想所做的点点滴滴,我突然有一种复杂的心情。心里又欣喜,又感到自己做得微不足道,真想一下子帮他们富裕起来……

  自驻村以来,千头万绪,对三农问题也从生到熟,由表及里,回顾起来,感慨良多,我写下了一篇感悟:回眸工作以来的三十五载,没有虚度;默付心艰,收获成绩;服务群众,我党宗旨;为党工作,党员义务。本可闲庭,却享历练,职业人生,增添色彩,个人得失,一笑了之。父老乡亲,情深义重;群众嘱托,牢记心间;时光匆匆,难忘扶贫三年。